当孩子对学习没兴趣的时候,我相信大部分家长,还是比较着急的。但急是不能解决问题的,仅仅是情感的一种表现。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,更是恨铁不成钢的无奈。不过,在我看来,培养兴趣并不是难事。要明白为什么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,是对学习这件事没感觉,还是课本内容不能让孩子有钻进去的愿望呢?其实呢,孩子的学习能力,是与生俱来的。只是家长不懂得珍惜,从而挫伤了互动和沟通的积极性而已。比如,在生活中,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,习惯了收获,而不懂得付出。当新鲜感过了之后,就很难再有继续坚持的动力了。
在家庭教育中,孩子和家长之间,大部分都是小事,基本上没什么大事。所以,就要从小事上培养学习能力。学习能力,其实也是领悟本领。有能力的人未必就成功,而有本事的人,就很了不起。对小事都可以专注,能够持续不断,就是耐心了。有的家长,只会给孩子说耐心点,耐心点。那到底什么是耐心呢?就是专注力,持续力。而专注和持续的源泉在哪里呢?在兴趣之中。不用吩咐,孩子就知道去做,更知道怎么才能做得更好。
家长与孩子互动和沟通的方式,决定了孩子的表达思路。家长的行为方式,决定了孩子的实践思维。兴趣的培养,就是在日常接触事物的过程中,能够不断提升自我认知,从而获得快乐和充实。在小事情上,刚有一点好奇心和新鲜感的时候,就要特别注意了。家长要给与支持和鼓励,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。这个一起学习,就是共同认知,交换想法的过程。此时,孩子的兴趣还是很薄弱的,很容易就会被覆灭。比如,问一个问题,家长因为专注自己的事情,而不给回复,或敷衍了事,甚至责备孩子无理取闹。
孩子在学习上有了兴趣,但是呢,却一直获得不了收获。就像看一本书,刚开始比较精彩,中间过程就有点平淡,最后就感觉乏味了。最终也不会对这本书的内容有兴趣。上学阶段,孩子会接触很多书本。而兴趣不在课本知识和技能上,而在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上。这个态度呢,是靠实践中的体会,从而表现出来的。所以,在对待孩子对待事物的方式上,是可以获得的。当孩子有了兴趣,而一直没有收获。此时,家长可以及时跟孩子沟通,从而得知孩子的认知。适当的引导,可以让孩子重新燃起对学习的热情。聪明的家长,会包容孩子的过错和脾气。但是,包容是为了能正确地引导,从而合理的表现,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。
有的家长说,我们家孩子学习很认真,效果也不错。那还需要提升专注力吗?当然需要的。专注力,并不是集中在某个事情上,而是在兴趣上培养孩子的爱心。如果孩子只对学习有专注,父母和朋友就可以不顾及了吗。所以,一切的努力,都离不开感恩。有了兴趣,也要时常巩固和维护。因为兴趣有时候,是比较脆弱的。就像小树苗一样,刚开始离不开呵护,不断用知识,经验,技能来浇灌。通过分享和沟通,来突破和生发,才能不断巩固和创新。从而能够经得起狂风暴雨,有自己的主见,对自己有信心;当临场表现得时候,能镇定自若,不会有畏惧和胆怯。
天童教育觉得,家长和孩子沟通,要基于孩子的思考和认知,从而教孩子解决问题,而不要直接帮孩子解决。如果帮孩子直接解决,孩子遇到了类似的问题,就会等待别人的帮忙。思路就不是想着如何解决,而是需要别人帮自己解决。其实,对于问题的解决,如果力所不能及,也是需要别人的帮助。而要让孩子明白,对学习有效果了,就会对过程感到高兴,而趋向于品味。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。就像打水一样,从井中打出来水之后,也要学会品尝其中的滋味,从而会对打水这个过程乐此不疲。
分享和感恩,是教育孩子良好品德的核心。有时候,孩子不知道对还是不对,但跟着父母学,就能让父母开心。父母开心,孩子也会跟着开心,觉得这件事得到了认可。所以,当孩子想要收获快乐的时候,就会做让父母开心的事情。特别是,当家长在生活中,遇到了不开心的时候,孩子能够通过各种开心的形式,来分享给家长。家长也要懂得珍惜,学会关爱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