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孩子,家长期待的样子,一定是面对困难勇往直前,哪怕前面荆棘密布,孩子也能坚强地寻找解决方法。因为父母知道,未来的困难和挫折只会更多,最重要的是面对困难时的这份勇气和决心。
可现实生活中,有太多的孩子缺乏这份坚强。面对困难,他们表现得胆怯,不是随意哭闹,就是自顾自地发脾气。困难面前,只会用自己的方式去退缩,很难想象,这些孩子的未来会怎样。毕竟,连眼前的小困难都解决不了,未来的大困难更难以招架。
为何孩子会有畏难情绪呢?背后的这些小秘密值得深究
一、父母的原因
其实最容易影响孩子性格和行为表现的就是父母,只是很多家长不自知,总是把所有的不好都归结到孩子自身。
1、习惯性否定
为了让孩子有所进步,有太多父母喜欢挫折教育。不管孩子做了什么样的事情,等待他们的永远是被否定,被挑剔,从来都不会认可和肯定。其实最初孩子做事也有热情,只是被父母磨平了而已。否定的次数多了,孩子的热情和积极性没了,同时自信也没了。
2、习惯性表扬
还有一类父母,他们总是迷之自信,觉得自家孩子最优秀。于是生活中,总是喜欢去表扬孩子,而且没有根据,没有目的地表扬孩子。在这些父母心中,自家孩子永远都是“聪明”“优秀”的代表。但其实被表扬得多了,孩子就会愈加害怕失败,他担心自己不是父母期待的样子。
二、孩子的原因
当然,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孩子,他们的性格和接受能力,也是导致自身畏难情绪的一个“元凶”。
1、性格内敛
性格是每个人特殊的标记,除了先天性因素之外,还跟家庭、生活环境等多个因素有关,所以孩子的性格大不相同。有些孩子,他们从出生开始就性格内敛,属于典型的胆小型人格,因此他们在看到困难时,会下意识地想着逃避,属于自然反应。
2、没有成功体验
从小到大,孩子亲自尝试的事情很少,大多都是由父母包办,所以他们缺少成功的体验。在父母看来,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,只要成绩好,一切都可以商量。至于其他的事情,完全可以由大人来帮忙。正是如此,孩子没有机会尝试,才导致他畏难情绪严重。
畏难,是成功路上最大的拦路虎。它会使孩子慢慢变得自卑,就连行动力也会逐渐后退。所以,改变孩子的畏难情绪,让他重拾信心。可能这个过程会比较缓慢,但只要家长和孩子同心协力,相信最后定然可以战胜一切困难。
如何帮助孩子走出畏难误区,这些方面要注意
1、关注过程
从现在开始,做个更专注过程的父母。结果固然重要,但若是没有良好的过程,那结果自然不会理想。很多时候,父母的关注点错了,最后的结果自然也是错的。
好习惯都隐藏在过程中,不管是做事还是学习,最重要的是对孩子的态度。若是他积极乐观,并且认真地坚持,那么就算做错了,或者失败了,又有何关系呢?
2、设置目标
帮助孩子合理的设置目标,既然大的困难无法突破,那就将它们分解。把大苦难都弱化变成小困难,相信孩子就不会如此畏惧,毕竟小的事情更容易克服。
关于目标的设置,希望父母要切合实际,结合孩子的现状,不要过分的理想化。要知道,大多数成功,都是小小的进步积累出来的结果。孩子只有战胜自己,才能才能这些困难。
3、积极鼓励
那些总是否定孩子的言辞,从现在开始,请父母不要再说出口。因为否定,只会让孩子变得消极,只会让他的自信缺失。成长路上,多去积极地鼓励和引导,让孩子知道困难是常态,而且没有那么可怕。
当然父母要正确的鼓励,千万不要过度,毕竟物极必反。针对事件去鼓励,哪怕只是做对了一件很小的事情,也算得上进步。小孩子的“虚荣心”很强,他们真的会为了父母的鼓励,不断地努力和超越,直到最后变成更加优秀的自己。
天童教育觉得,困难是被接纳的,而不是被克服的。试着引导孩子接受这些困难,并且深入地了解剖析,至于做到“知己知彼”,才能真的接纳这些困难。